文本目录

  •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这是怎样的政策?
  • 把农产品运出去、将消费品带进来 快递进村“活”了乡村
  • 五大原因引出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这五大措施可破解?
  • 请问农民自己产的农产品与超市怎么结合有办法结合吗?如何让农民增收?而超市卖的农产品便宜?
  •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不会种田,成为了“农盲”。你怎么看?
  • 快递下乡,把驿站开进农村!能赚钱吗?
  •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这是怎样的政策?

    1 能够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现在很多农村实际上都是种植了大面积的农产品,而且很多农民在种植出这些农产品之后,他们的销售就成了一个问题,很多农民都出现了农产品卖不出去的严重现象,所以现在对于互联网加产品,出村进城的这件事情,实际上可以解决他们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的。

    2 有助于实现乡村现代化

    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实际上都是发展的越来越快了,而且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乡村实际上都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或者是通过种植大面积的蔬菜水果使他们发家致富的,所以我觉得如果互联网加农产品出村进城,有利于实现乡村现代化。

    把农产品运出去、将消费品带进来 快递进村“活”了乡村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路更畅通、网速更快,基础设施更完善,快递进村成为现实,给乡村带来了新变化:村民用上新产品、找到新职业,农产品开拓新市场。在乡村邮路上,很多物流从业者正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早上8点,在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梅花村,李佳和丈夫杨子伟在自家的快递服务站忙活起来:卸货、登记、入库……

    同一时间,在广西百色平果市申通快递的分拣车间内,随着皮带运转,一件件快递从货车上卸下;在网点负责人张建芳的张罗下,30多名快递员依次领取了自己负责区域的快递……

    傍晚6点,天色渐黑,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邮政分公司,刚忙完派件工作的快递员刘春龙,又发动 汽车 ,开始收件工作……

    今年1—8月,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73.2亿件,其中农村地区收投量超280亿件,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1.4万亿元。农村快递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像李佳这样的快递小站负责人、像张建芳这样的物流网点管理者,以及像刘春龙这样的农村产品寄收人……他们奋斗的身影,是乡村快递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看着快递小站的货物进村出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上午9点过后,来取快递的村民越来越多,李佳在柜台和货架间忙个不停。“现在每天进村的快递有1000多件,出村的快递高峰时有上万件。”李佳颇为自豪。

    放眼全国,目前每天快递包裹量超过3亿件,其中农村地区包裹量超1亿件。但是,在不久前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曾分析,一些农村地区业务量偏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快递企业“不愿下”“下不去”,下去了也“稳不住”。

    正因如此,8年前小站刚成立时,李佳夫妻俩一度打起退堂鼓。“每天进村件不超两位数,出村件除了自家的订单,其他几乎没有。”李佳说。当时,他们在村里经营一家家具厂,接到网络订单后,要跑20多公里到城区才能寄件。于是,2013年,他们在自家厂区旁边腾出了一间房,建起了不到5平方米的快递小站。

    后来,村里一家宫灯加工厂找上门来,把网络订单交由快递小站寄出。这为小站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梅花村一带擅长生产鸽子养殖用具和宫灯,夫妻俩利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为小站打广告,还购置了一辆厢式货车,用来运送快递。

    去年,夫妻俩一口气开设了5家分站点,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周边19个村子。李佳说:“看着快递小站的货物进村出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快递品牌已在98%的乡镇实现了网点覆盖,并从“下乡”向“进村”快速迈进。这得益于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和农村市场的潜力激活,更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敢想敢干。

    “只有熟悉各个环节,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10多年前,和李佳一样,张建芳还只是开了一家快递小站,如今,她已是申通快递在平果市的负责人。

    如果说快递小站是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小步,县乡一级的快递物流公司,则是快递进村前的重要一大步。

    快递员们在准备装车送货,张建芳也没闲着。“有些快件地址填写不准确,没有快递员认领。”一个个电话打出去,张建芳和收件人确认地址后记录下来,再由快递员分发配送。“每天进、出快递量都近万件,服务覆盖整个平果市,对我来说是个考验。”张建芳说。

    不一会儿,办公室又提交了一批客户投诉。“这些都是各个网点初步沟通后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今天有一箱运送的饮料坏了一瓶,客户要求全额赔偿,只能由我来联系协调。”张建芳说,尽量保证所有投诉当天解决。

    每天中午空闲时,张建芳还会听总公司的网课,平时也会看一些专业书籍。今年上半年,张建芳给公司分拨中心引进了快递伸缩机。过去,给长达9.8米的货车卸货,需要人工来回搬运;现在,伸缩机能直接将皮带伸进货车车厢,效率大大提升。张建芳说:“现在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个设备就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

    每天下午,张建芳只要有空,还会自己去揽收货物、拓展客源。“只有熟悉各个环节,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张建芳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人才,不论是快递员,还是技术类、管理类人才,都缺。今后我也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

    “一方面,要在高校物流专业中设置涉农课程,并与涉农物流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对于非物流专业毕业的从业者,尤其是广大农民,也要加强在电商、物流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广西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樊凡说。

    “不仅要搞好运输,还要帮村民把产品卖出去”

    从仁和区邮政分公司到大龙潭乡邮政代办所,再到大龙潭乡新街村、混撒拉村的“中邮驿站”,这条邮路刘春龙已经跑了五六年。“每次要经过五六个邮点,一天要跑好几圈。”刘春龙说。

    每天下午,刘春龙会查看一下快件揽收群里的信息。邮政公司与当地各村的商店合作,打造了几个“中邮驿站”。通过村里的反馈,公司确定派多少车辆出去收揽快件。

    “小刘又来啦,先喝口茶歇歇吧!”罗怀菊是新街村“中邮驿站”的负责人。“我们大龙潭乡30年前就开始种芒果了。现在全乡种植面积有10万亩,每年能收获20万吨。”罗怀菊说,最忙的那两个月,光是快件运输单,她就用完了十几卷。

    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亿元;芒果出村,就是农产品上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前7月,全国共形成业务量超百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项目249个,其中有45个业务量超千万件的金牌项目。

    一口热茶下肚,刘春龙又开始忙起来。装箱上车后,他喊了一声:“走了,罗大姐,明天见!”

    五大原因引出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这五大措施可破解?

    国家近两三年来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17年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8年年初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近期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中,均不同程度地提到要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并逐步完善农村物流末端网络(配送网络),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的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在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转型、促进农村生产消费升级方面,属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国家与众多物流企业的努力,当今的中国农村物流已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已经超过100亿件,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96%,21个省份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物流中的“工业品下乡”通道已较为成熟,尤其是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中的快递配送站、代收点已经司空见惯。相比而言,“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却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有数据显示,由于农产品上行的不顺畅,我国每年损耗的水果、蔬菜分别达到惊人的1200万吨、1.3亿吨。

    一、五大原因引出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为什么农产品上行会遇到较大问题,农产品无法货畅其流呢?关键点在于农村物流中的第一公里难题,而造成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1、与城市相比,农村站点过于分散,集货成本高,而且时效性难有保证,既难有成本优势,也难有效率优势。

    2、质检、拣选、称重、打包、包装等操作均需要在第一公里环节中完成,但是农村的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技术经验均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所需要求。

    3、农产品易腐烂、易损耗、季节性强等特点,加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能力较弱、生鲜产品保鲜化运输比例较低等客观问题,对农村物流第一公里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4、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规模不一,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仍较低,供给分散,这些对农产品的检测分级、保鲜包装、存储配送均提出不小的难题。

    5、农村电商经营者同样是小而散,所使用的电商销售平台也是种类繁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农村上行物流的集约、共享、高效。

    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涉及将农产品集货、运输、交付到加工工厂、流通企业、经销商仓库等不同内容,加上上文所提到的5点原因,导致其运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较少有物流企业能够为相关需求方提供较全面的、较优质的服务,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供应商较为稀缺。

    二、五大措施破解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面对这个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难题,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措施可供参考借鉴:

    1、以PPP模式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类似于电力电网、电信铁塔的管道体系。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关键,但是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盈利难,单纯依靠 社会 资本来投资建设,可行性较差。因此应将农村冷链基础设施视为公共基础服务资源,由县镇级政府牵头和参与,约定回报机制,带动 社会 资本投入,建成后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多方共赢。镇级冷链主要负责集货、清洗、初步拣选、预冷等工作,县级冷链主要负责低温加工、包装、转运等工作,这样有助于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成,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加工等能力的建设。

    2、扶持电商渠道,借力 旅游 、文化项目,促进销售,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较高的订单密度,降低物流平均成本。 比如赣州自2006年起开始打造“网上脐橙节”,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14万次以上的点击率,促进农产品产地直销;而湖北邮政在线上打造邮乐网湖北地方馆,上线商家447户、上线商品10000多种,日均订单达到6000笔。今年我国也发起了首届农民丰收节,吸引多家平台的积极参与,共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上行订单。订单密度的提升,将大大降低每个订单的物流成本,物流企业也更愿意增加投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适度加工,既可以增加附加值,同时更适合于低成本的存储与运输。 比如温州瑞安,通过万级净化车间对蔬菜进行全自动化分切、清洗、杀菌,制成即食蔬菜后配送给城市里的早餐供应商;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价格更高,销量不愁,当地农户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

    4、合并同类项,形成下乡进城的双向物流回路,减少车辆空返。 比如上午将农产品集运进城,下午将冰淇淋、速冻食品、低温奶制品等配送下乡,提高冷链运输车辆的利用率。新疆在120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建设了电商服务站,一方面帮助村民购买生活、生产用品,另一方面将农产品通过县级服务站进行统一包装与销售,进而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城镇至乡村的双向流通体系,有助于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充分利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综合上所述,通过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上行订单密度、增加农产品的适度加工、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升级完善农产品的包装保鲜,破解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难题,让农村物流跑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不知大家是否认可一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转发!

    请问农民自己产的农产品与超市怎么结合有办法结合吗?如何让农民增收?而超市卖的农产品便宜?

    所谓的“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与原有的农产品经过农民—批发市场—批发商---本地市场---供应商等至少5个环节相比,“农超对接”减少了至少三个流通环节,商务部调查表明,农产品流通每增加一个环节,至少会加价5%到10%,这一轮流程下来,农产品的身价几乎翻了一倍。而在进行农超对接之后,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到农民口袋,并最终惠及消费者。。

    “农超对接”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成绩显著,但现阶段采用“农超对接”模式的零售还仅限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几家零售巨头,大部分超市还在进行传统的果蔬采购。而从农超对接获益的农户相比于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来讲更是微不足道。因此,农超对接在我国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农超对接”听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农超对接”还是有一个相当高的门槛的,超市会对农民生产的规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进行非常严格的把关。

    从目前来看,农超对接在发展当中还存在的障碍,首先是很多农产品生产基地还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和长年供应的能力,产品缺乏标准化;其次,零售企业没有跟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两者利益分配也存在问题。第三,缺乏一个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使得农超对接在全国推广当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综合这三方面因素,所以说农超对接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符合要求的农村合作社的缺失。

    而各“农村合作社”的现状是由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产品安全质量难以达到超市要求;第二,即使安全条件满足,符合规格要求的产品比例又较低,有效供货量受到影响;第三,产后普遍缺乏必要的预处理措施(清洗、分拣、预冷、包装等),导致产品运输存储环节腐损率高。

    而农民对讲,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销售渠道,据商务部调查我国有66%的农户认为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希望通过合同收购的农户比例达35%,希望企业收购的农户比重为27%。对具有特定农产品生产分散零星特点的中国农村来讲,农产品进入超市物流成本高,缺乏统购销,障碍重重。农超对接对于农民来讲就象带刺的玫瑰,好看而不好摘,实现不易。

    综上所述,应该说“农村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的枢纽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是要如何培育出合格的农村合作社(供应商)。通过建立大型农产品采购商 (超市) 、合格农产品供应商(农村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完善的合格农产品供应商选择和培育机制、监测系统,搭建出中国合格农产品供应商信息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农超对接”。

    “多式物流联运专家组”组长张德茂教授谈到,作为艾维集团重点研究并大力推广的“为农服务信息双向配送”平台,是现阶段实现“农超对接“的一个极其有意义与务实的信息平台。该平台提出了变单向配送为双向配送的“枢纽配送”概念,该平台的推出彻底解决了“农村合作社”在这几年的“农超对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一个平台、双向配送、四方受益的格局。其未来的发展将是无限广阔的,“农村合作社”一旦采用了“为农服务信息双向配送平台”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必然会起到超市与农民之间纽带的作用:

    1. 农村商品集散枢纽:

    农村商品与农产品的双向流通将彻底建立,不仅仅是日用商品、农机产品可以通过配送网络快速流向农村市场,同时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也将通过这个网络快速的流向城镇,最终形成一个以承办企业为核心,配送网络为基础、“为农服务信息双向配送平台”为接口的农村商品集散枢纽,这个枢纽的建立将会极大的强化企业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同时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无论商品的流通还是信息的流动都将成为企业新的赢利增长点。

    2. 农村商品流通的产业化:

    加速了农村商品流通的产业化进程,当上下游农村商品信息沟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时,农副产品面向城市发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自然是水到渠成。充分利用承办企业这个农村商品集散枢纽,可以汇集各地的农副产品收购企业,通过对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包装贴牌,建立当地农副产品的品牌意识,实现农副产品进城,降低流通环节,将农超结合做到了实处。

    3. 符合国家政策,成为示范工程

    承办企业以“为农服务信息双向配送平台”做为面向农民兄弟的信息窗口,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同时政治层面也满足了政府要求并得到认可,“为农服务信息双向配送平台”不仅仅是拉动农村消费,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配送网络,还让假冒伪劣的食品、药品无可乘之机,并彻底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进一步扭转了农民卖贱买贵的问题。承办企业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了配送双向、一网多用,形成了国家、企业、加盟店、农民四方受益利国利民的大好局面。这种良性循环一旦建立则农超结合、三农问题也必然得到实现,企业的区域影响力将大增,必然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从而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目的。

    就整体而言,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农超对接”还处于探索和过渡阶段,但未来迅猛的发展趋势已成必然。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的速度,最晚20年内,零售企业将实现100%农产品直采。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 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四)做强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奶业振兴和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五)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六)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负责)

    (九)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一)推进镇域产业聚集。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二)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负责)

    (十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十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

    (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十九)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二十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地方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二十五)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鼓励地方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围。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负责)

    (二十六)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不能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二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政策。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二十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面向农技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八、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

    (二十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

    (三十)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测体系,研究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负责)

    (三十一)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不会种田,成为了“农盲”。你怎么看?

    很明显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考生首先要分析这样的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及产生该影响的原因,随后要考查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当前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输出,即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相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较差,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等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更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这种单向输出加剧了“农民荒”现象,进而导致很多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不会种田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因素导致最终出现这样的局面:

    第一,农业收益低。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有限、收益率低。由于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传统农业比例大,收益率低。

    第二,跳农门思想。青年农民“跳出农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因此,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第三,生育率下降。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盲”。由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

    针对这样的问题,考生有以下建议:

    首先要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真正地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立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促进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种粮农民近年来最大的收入增长是得益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建议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

    第三是完善农产品补贴政策。在将针对种粮补贴政策作为鼓励农业生产辅助手段的同时,研究对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中低收入群众的影响,予以财政补贴。补贴农产品的终端消费者,有利于农业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种植行为决策,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发展现代农业,那样才能提升农业经营的利润率,调动各种要素投向农业。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盲”现象应该会早日得以改善和解决。

    快递下乡,把驿站开进农村!能赚钱吗?

    2021年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时代下,国家力推“乡村振兴”战略,怎么振兴?流通渠道的打通和顺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文件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除了政策利好,农村快递市场这片广阔天地,也大有可为。去年,全年快递总量达到833亿件,但很多人不知道,这833亿里面,有300亿件是农村快递,它占据了全年快递总量的36%。面对这样量级,我们可以认为,甚至是完全可以确信,农村快递这个市场,大家已经有必要重视和规划起来了。

    当然,就目前来讲,农村快递客观存在的难度也不容忽视,进村有进村的困难。与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在末端派送各方面成本上,怎么看都是个“划不来”的生意。但试想一下:

    如果坑都填平了,一路坦途,哪里还有机会留给白手起家的你呢?

    因此,从长远目光看,快递进村这个生意还真就“非做不可”。对于想要掘金农村的快递人来讲,在市场需求和利好政策的刺激与推动之下,最重要的是“下乡”方式的选择。

    快递进村难点和解决之策

    快递进村,有市场也有难点,遇到绕不开的路障,那只能选择有效的方式搬开这些路障。

    &/0022;快递进村难题一

    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比如像大多快递品牌的网点都是以承包区为主,日常我们最关心的是快件签收时效和减少投诉罚款的问题,推行快递进村,无疑给网点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光是时效罚款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而且运输成本也会增加,一辆车要跑多个村点去送快递,这种硬性增长成本可以说是有去无回。

    &/0022;对应的解决方案

    农村快递代收点采用的派送方式普遍是开农村代收点,基本都是以村里的“小卖部”和“小超市”为核心基础展开的,通常农村加盟的的快递代收点,会采用自行到镇上拉货的方式来解决运输问题,然后通过驿站软件结束时效考核。

    这一套操作,不仅解决了网点要面对的时效问题,还分担了乡镇网点本要面对的投诉率问题,同时还搞定了运输成本问题,村民上门取件也确实不需要再跑那么远去取件了。

    所以,快递进村的最佳解决的方案其实就三个字—— 开驿站

    想在农村开驿站的人不在少数,据悉,咨询在村里开个快宝驿站的,平均每天都有近10位村民,网点主动去挖掘只会让这件事发展更快。

    这种农村快递驿站的模式,让村民们的取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带来了一些变化,那就是村民在电商平台的购物的积极性变高了。在双向良性刺激下,一个乡镇区域内的收件量和寄件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幅。

    所以,网点还是有必要和花费一点点精力去挖掘和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开驿站的,这件事做成了,无论是对网点、对农村驿站还是对村民三方面都有好处。

    &/0022;快递进村难题二

    包裹的到派扫描和分拣难度会显著提升,原本的乡镇的包裹只需分到一个乡镇网点去就完事了,但是这个镇子下面有很多个村子,少的几十个,多的有一二百个,要分拣和分别扫描多这么多的农村地区的快件,对于要处理多个快递品牌的网点来讲基本就是“灾难”了,各个品牌混杂在一起,要分别用不同的软件去扫描到派,现有的场地和业务人员就明显不够用了。

    &/0022;对应的解决方案

    正因为有这样的问题,快递共配模式和系统应运而生,共配系统所支持的多快递品牌混合扫描,极速同时处理多个快递品牌的包裹的到、派、签、发往等,不仅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力和仓库成本,更是在速度效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包裹扫描和分拣效率低难题。

    例如,快宝共配系统,支持通达系、天天、极兔、众邮8个快递品牌,包裹狂扫只需一部手机或巴枪就能完成,免去反复切换软件扫描之苦,并且全面支持问题件提示和上传。

    仓库分拣时可以直接对接快宝共配系统到“高扫”,全自动几乎零人工极速扫描操作;而业务人员同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巴枪操作快宝共配系统,快速高效完成包裹到派工作,再多再分散的农村快件扫描,也不会给网点在分拣包裹这件事上带来负担。

    目前提供企业版和个人版两种选择,企业版最近还推出了新的福利——最新申请的网点,将免费试用3个月快宝共配系统,系统稳口碑佳,2000多家网点都已接入。

    想参与为期3个月的共配系统试用,可直接联系(微信同号):沈经理13120728261;张经理13818443483

    如果网点想再进一步提升末端操作的效率,甚至连到派都不像浪费时间去扫描了,那可以通过快宝驿站APP的“到派+驿站代收”的三合一扫描模式解决。

    相比传统驿站的包裹入库操作,快宝驿站的“到派+驿站代收”三合一扫描,不止帮快递员省去了原本要做到派的扫描时间,而且没给驿站门店增加任何新的操作负担,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扫一次,但是这次却是由驿站门店直接一次性完成了到派+驿站代收三个扫描环节。

    针对农村取件,快宝驿站足足有五种渠道通知,短信、云呼、网络电话、微信、 支付宝 均可同步通知村民取件,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通知不到的和通知遗漏情况,这些末端创新和科技赋能,让快递员和驿站门店的工作都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0022;快递进村难题三

    快递进村要想多方共赢长期稳健运营,那么就需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和精细的财务管理能力,网点有现成的适合农村的商业模式赋能给他们,可以快速的促进农村驿站的诞生,而财务是网点命脉所在,快递进村后财务工作势必更加冗杂繁琐,如何依然在财务层面保持高效管理,账单清晰明朗也是亟待解决的那题。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已经较为普遍的超市+驿站盈利模式下,想再次提升盈利空间并不容易。其次,网点在财务管理方面原本就比较粗糙,一旦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财务管理跟不上,难免给日常运营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0022;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于农村快递驿站,去年就已经有不少地区进行了探索,比如在成都周边某地区的“农村快递+农村电商+代收点”服务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农产品进城,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关于农村快递盈利方面并无统一的模式和定论,还是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政策等等进行布局。

    财务管理不用愁,快宝最新研发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上线了,目前支持8家快递品牌,通达、天天、极兔、众邮在内的多品牌算账/记账。

    设置报价单后,导入表格自动算账,精准省事,而且还支持中转费、运费、派费、代收到付费用,调整单(运营费用、罚款等,支持的费用类型多达数十种)等多种账单类型的明细记账算账,让每笔财务账单、每个业务员、每位客户,网点收入支出一目了然,这些记账算账的结果数据,也将在系统中永久保存,有需求时随时下载导出。

    只需注册快宝新零售平台就能使用,免费!!!

    总结

    2020年4月提出的《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13家快递物流企业,想用三年时间,也就是在2022年底全面实现行政村100%覆盖快递。作为我国快递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快递发展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从总体来看,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这股潮流中,作为快递末端服务商的快宝网络也在积极创新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帮助网点实现和推进“快递进村”的进程。当然,眼下客观上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相信都会被一一解决的。